《廣西建設監理(總第2期)》 Guangxi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期號:2006年第2期
主管: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廳
主辦: 廣西建設監理協會
主編: 張經緯
編輯: 羅 馨
電話: (0771)2808319
傳真: (0771)2846861
電子信箱: gsjsjlxh@yahoo.com.cn
網址: http://www.gxjsjlxh.com
地址: 南寧市朝陽路49號
郵編: 530021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內部資料 免費交流) 歡迎廣大讀者、會員企業和技術人員為本刊提供信息,撰寫稿件,請直接投入我會電子信箱。謝謝合作!
中國綠色建筑的設計策略談淺
當前,綠色建筑在中國的發展方興未艾,綠色建筑理念在業內引起越來越大的反響,大家對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和意義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應該看到,綠色建筑在中國的興起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障礙,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困難和障礙,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建筑師職業的核心責任,國家也已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作為重要篇章納入“十一五”規劃。現階段的中國綠色建筑設計要抓住三個要點:首先要足于本土,樹立正確的綠色建筑觀念;二是應以低耗為核心;三是走低成本的精細化設計之路。 綠色建筑設計應立足于本土。 回顧世界綠色建筑發展歷史可以看到,1990年世界首個綠色建筑標準在英國發布,1993年美國創建綠色建筑協會,7年后加拿大推出綠色建筑標準,香港和臺灣地區也相繼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標準,中國大陸也將在2006年推出相應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從世界綠色建筑發展的時間表來看,我國在綠色建筑的推行上是緊跟世界潮流的,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對比——2005年中國的人均GDP是1400美元,美國是42000美元,英國是36000美元,這種幾十倍的差異使我們在與國外完全不同的基礎上發展綠色建筑。在實踐的過程中,業主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做綠色建筑要增加多少錢?是不是做綠色建筑就一定要以增加很多的造價為代價呢?從能夠查到的國際建筑的造價中,中國建筑的造價實際上還未達到世界水平的40%,在高層住宅方面甚至只有1/3。 在我國的經濟現代化過程中,是從農業經濟躍過工業經濟跨越到知識經濟,我們在實現工業經濟目標的同時,疊加了更高的現代化目標。我們面臨問題的獨特性決定了不能照搬發達國家的既有經驗,不能簡單機械地引進高昂的綠色技術和產品,也不可以等國家發達了再考慮綠色和節能,或者等城鎮化建設完畢、產業化程度高了再來做綠色建筑,而應不失時機地在現代化進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態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標,在城市化、產業化的進程中推行綠色建筑,我們應該立足于本土建立綠色建筑的基本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低耗為核心發展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的本質是在建筑活動的全生命周期里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這個目標出發,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抓綠色建筑:一頭抓高端市場,以城市示范項目為代表,在能夠負擔得起的造價范圍內,采用先進技術和高端設備,不但減少使用資源,而且還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抓住占大多數份額的中低市場,走低成本的道路,以減少使用資源為主要策略——即以“低耗”為核心。 為實現低耗,我們應該對現狀進行分類.對必須要消耗的資源,我們用高端的新技術和設備材料來應對,這種情況增加的建設成本最大;對于可降低的消耗,我們需要做精細化的設計;對于浪費的,往往需要改變的是觀念。 低耗就是要求在建設全過程中做減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建設觀念,杜絕浪費。其次,在采用高技術手段時,對于地域要充分尊重。綠色建筑的屬性決定了它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第三,要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時間跨度中實現低耗。綠色建筑必然要求降低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我們不得不建設的時候,降低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應體現在全壽命控制上。 在這個過程當中,現有的建設體系讓同一名建筑師很難從策劃、選址到最后都能夠全過程控制,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建筑師和工程師團隊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設計師在常規的設計交底之后,還應有使用過程的交底。為什么我們買一部汽車甚至很小的家電都有使用說明書,而動用龐大社會資源所建成的建筑卻沒有呢?設計時的狀態、使用時如何維護都是需要技術的指引的,這也應該成為我們設計的內容。建筑師的設計內涵應該外延,內容應該更加深刻才能真正實現綠色建筑。 以精細化設計降低資源消耗。 如果建筑師有正確的綠色建筑理念指導,在具體的實現手段上,設計中應該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做精細化的設計,這也是性能化和量化的過程。在整體設計策略上,從總圖規劃到單體設計全過程都要考慮綠色設計,從經濟性、地域性和階段性出發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 首先要針對項目具體特點做個性化設計,綠色建筑并不僅僅是節水、節地、節能、空氣污染指數幾個模式,也不是從南到北、從辦公到住宅都能適用的,一定有個性化設計的要求。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是,綠色建筑在中國剛剛興起,在世界上也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相關技術和產品都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體系,大家都是在探索中前進。在市場沒有達到足夠的規模化和產業化時,價格體系也一定是高位的,如果不能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的設計,綠色建筑勢必將以高成本為代價。精細化設計的前提是有精細化的思想意識——從粗放到精細,從局部走向整體,從建設周期走向全壽命周期。發展商的成本是一次性投入,用戶則有一個運行的成本,社會的成本是資源的消耗,平衡點就是精細化的綠色設計手段。精細化首先體現在個性化的定位、定性的分析之中,再利用現代科技的手段,通過計算機模擬定量化,沒有定量化的精細化的設計將是空談。這些模擬技術可以對從風環境到能耗、采光、照明、噪聲、消防等多方面進行模擬,技術是成熟的,結果也是成熟的,但最終要為建筑師所運用。在做節能設計的時候,如果定量分析表明窗墻比超標了,是否不加分析全部都上Low-E玻璃呢?實際上他們可以精細控制到每一層、每一面,南面用了,北面不一定要用,這樣的精細化設計就為造價的節省帶來了巨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