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列為建筑市場監管綜合試點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試點后,積極行動,成立了以侯淅珉廳長為組長的建筑業改革發展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及時對《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貫徹意見,明確了工作思路:安徽省建筑業改革發展要以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臺建設為抓手,建立建筑市場管理信息信用共享機制,加強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兩場”聯動,進一步深化建筑業審批制度改革,促進工程建設企業資質資格的動態監管,著力提高建筑市場監管水平和效率。
安徽省提出,到2017年底,實現政府職能切實轉變、行政審批公平高效,基本建成開放透明、競爭有序、誠實守信的建筑市場體系目標。為此,他們提出5項具體措施。
一是著力推進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建設。按照“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工作思路,以工程建設項目為主線,通過市場和現場監管聯動,動態記錄各方主體的市場與現場行為信息,不斷完善企業庫、人員庫、項目庫和信用庫“四庫”數據,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建設工程企業基本信息、項目和信用等數據的互聯互通。2014年底實現省、市、縣建筑市場、質量安全、招投標等建筑市場監管部門及建設工程企業均可應用平臺的信息。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加大信用信息發布和運用,根據信用評價結果實行差別化管理,對失信企業及時曝光,并加大監管和人員執法的懲戒力度。
二是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建設工程企業行政審批事項,2014年底前,除二級總承包外,其他審批事項下放市級審批。同時,選擇部分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建設較好的市,授權行使省廳建筑業企業資質審批權限。開展建設工程企業網上輔助審批試點,進一步優化審批程序,企業人員、業績等通過信息平臺進行核實,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公正的電子化資質審批平臺,逐步實現建筑企業資質審批標準化、信息化和動態化。目前,該省建筑企業資質實行網上審批,全省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審批平均辦結時間6.8個工作日,比法定時間縮短了2/3。為了防止“一放了之”,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還建立了資質申報企業重點業績實地核查制度,加強對事中事后監管,打擊業績造假和不誠信行為。通過制度設計,逐步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項目班組及執業人員責任,探索資質管理向信用管理轉變。
三是建立透明開放的安徽建筑市場。組織修訂《安徽省建筑市場管理條例》,清理和廢除不利于建筑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壁壘,減少和限制政府對市場運行機制和市場主體自由權的不合理干預。嚴厲依法查處轉包、掛靠、違法分包、出借資質資格、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進皖備案工作,公開備案條件、備案程序、備案信息,簡化備案手續,實行項目所在地一次性備案,最大限度方便外省企業進皖辦事。清理設置限制、排斥外地企業進入安徽的準入條件。落實進皖企業備案實名制管理,執行身份證信息和職業信息登記制度。
四是創新招投標監管方式。放開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的限制,賦予非國有資金投資的房屋建筑項目招標自主決定權。強化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投標監管,重點強化保障房、公共建筑等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等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投標監管,增強招投標活動的公開透明度。提倡優質優價、優質優先,引導企業有序競爭。
五是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建筑安全信用量化指標,實現對施工企業動態信用評價。應用科技創新監管模式,研發了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考勤、關鍵材料全過程監管、垂直起重機械控制管理3大監管系統,將行業管理有關規定嵌入系統,實現有效管控。全面推進施工現場質量標準化和在建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工作,完善標準化管理制度和檢查評價標準,建立施工現場質量標準化管理體系。規范工程質量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加強企業法人對工程項目質量的管理。加強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和督察,加大對保障房和軌道交通工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力度,繼續開展工程質量安全“打非治違”專項督察活動,突出極端天氣及敏感時期和冬季建筑安全暗訪督察;開展以防范較大事故為重點的高大模板支撐系統專項治理行動,強化深基坑、腳手架、建筑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工程的監管。
摘自 《中國建設報》 |